随着28日最后一宗地以12.6亿元成交,北京全年的土地成交以2032.1亿元收官。在房地产市场分化的背景下,房企回归一线城市,激烈的竞争使得今年的北京地价攀上新台阶。业内人士认为,高企的地价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传导至房价,对未来的房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成交量创新低收入创新高
28日成交的顺义区仁和镇05-02-15-1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、05-02-17地块A33基础教育用地限价商品住房项目是2015年土地市场的收官之作。这块地在业内人士看来,位置不算好,且居住部分全部是限价房,但依然吸引了5家竞标主体参与角逐,最终,经过67轮争夺,以12.6亿成交。根据招标文件,该宗地建筑规模为134689平方米。其中,居住用途建筑规模全部用于建设“限价商品住房”,销售限价为13000元/平方米。
至此,北京土地市场顺利收官,全年土地收入高达2032.1亿元,同比增加115亿元,继去年之后再创历史新高。
据亚豪机构统计,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共有109宗土地实现出让,相比去年减少32宗。建设用地面积合计706.8万平方米,规划建筑面积1511.5万平方米,同比分别减少25%、9%,这一土地成交量也创下了近八年的新低。
数据显示,虽然11月住宅用地曾出现15宗的集中爆发式成交,但也难以挽救全年颓势,2015年住宅性质用地共成交50宗,成交宗数创造近3年的新低。而另外两类商业以及工业用地分别实现成交31宗、27宗,还有1宗特殊地块用于棚户区改造。这其中工业用地的成交减少尤为明显,在2012以及2013年这类性质用地出让宗数分别多达96宗、80宗。
土地供应的减少是成交量创新低的根本原因。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认为,经过2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,北京城区土地逐渐消化殆尽,部分近郊区域也已呈现出饱和趋势,剩余部分土地则多存在位置较远或整理难度较高等问题,因此北京土地供应渐渐出现“难以为继”的现象,尤其是住宅用地。